第636章 某处高地……-《我要做太孙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回过礼,方孝孺坐在前面的椅子上,学生们都席地坐在蒲团上,抬头仰视自己的老师,以示尊敬。

    因为此时正值夏季,所以天气炎热,尽管草庐四周有一些大树遮阴,还是难免有些暑气。

    方孝孺的眼睛一直盯着远处,许久默默无声,对于下面那些期盼的眼神没有做出任何回应。

    自己老师的异样,学生们都看在眼中。

    时间一长,难免会有所担心。

    有个学生站起身来,恭恭敬敬的来到他身旁弯腰行礼,轻声唤道:“先生?”

    方孝孺这才收回目光。

    这个学生问道:“先生,不知今日先生要讲什么题目?”

    方孝孺的目光一一扫过自己的学生,望着那一个个心地单纯,与渴慕寻求真理的目光,心里不由得生出一份责任来,

    缓缓开口道:“今日讲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,高成,你来背诵。”

    “是,先生!”

    那位学生站在方孝孺身旁,转向学生们背诵道:“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,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。王曰:“贤者亦有此乐乎?”

    “孟子对曰:“有。人不得,则非其上矣。不得而非其上者,非也;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,亦非也。

    乐民之乐者,民亦乐其乐;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。乐以天下,忧以天下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”

    等到他背诵完毕退到一旁,方孝孺这才说道:“以天下人的乐为乐,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,这就是孟子在这一篇里的主张。”

    “后来希文先生在《岳阳楼记》中有所引用,“先天下知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”

    希文,就是范仲淹的字。

    方孝孺又道:“希文先生言,我等读书人需要修身养性,做到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

    不过单纯的修身养性不过是小道而已,并不是圣人教诲之真谛。”

    话未说完,可是却停住了。

    有学生问道:“先生,那么何为圣人教导的真谛?”

    闻言,方孝孺回答道:“答案就在这句话之后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是进亦忧,退亦忧。”

    “当你们学会了忧虑,为天下黎明百姓忧虑,为君王忧虑的时候,也就参透了圣人的思想和学术,从此以后无论是读书,还是悟道,都会得心应手,融会贯通……”

    另有一学生问道:“先生,您的意思是让学生常怀爱民忠君之心吗?”

    点点头,方孝孺道:“我辈读书人,当以天下为己任,天下的黎明百姓都应该放在我们的心上,体贴百姓疾苦,顾念百姓,这才是读书的意义!”

    说完了这话,又看着一位学生问道:“马泰,为师请问伱,你近日对于百姓,对于天下,亦或是对于君王,有何忧虑?”

    那位被点名的学生脸上顿时一红,赶紧站起身来,躬身行礼道:“回禀先生,学生愚钝……觉得如今天下太平,没有什么大的灾殃,百姓生活安稳,所以,所以并无忧虑……”

    看着他,方孝孺不由得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这样的动作让马泰更加觉得羞愧……

    看着自己的学生们,方孝孺问道:“你们与马泰也有相同的看法吧?”

    底下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,有的觉得愧对老师的教诲,惭愧的低下了头,有的则点头承认自己的短缺,

    方孝孺并没有责怪他们,而是说道:“以前我没有讲过,你们有所不知,没有学到,可以原谅……”

    又说道:“即便是天下太平,百姓生活还算尚可,也并不代表没有可忧虑之事。

    毒疮尚未显露之时,毒素已经在人的肌肤里面了;灾害未到之前,必然已经有所征兆,只是人们未曾察觉罢了。”

    “真要等到毒疮发作,灾祸降临,危害天下百姓,到那个时候再去心急火燎、想方设法的筹备救灾,那就晚了!

    不知道有多少百姓会遭害,有多少百姓会流离失所,会失去挚爱亲人……”

    眼睛盯着自己的学生,方孝孺极为郑重的道:“比如眼下,正有一件极其凶险之事,需要我等读书人为天下百姓忧虑,为君王忧虑!”

    “我等愚钝,不明白先生所说的为何,还请先生不吝赐教!”

    学生们坐在蒲团上行礼道。

    捋了捋自己的胡须,点点头,方孝孺吸了一口气说道:“近期周报上所载,倭奴国使团声称国内出现乱成贼子,发动叛乱,请求大明朝廷出兵倭奴国一事,正是我等需要忧虑的!”

    接着方孝孺就把自己内心的忧虑,把自己所猜想的结果告诉了学生们。

    在自己的学生面前自然无所顾忌,说话也越发豪迈,越发激起自己里面的责任和担当!

    就像人在朗诵演讲的时候,能把自己感动的泪流满面一样!

    此时的方孝孺觉得胸膛里面憋了一口气,实在不吐不快!
    第(2/3)页